為什么說出軌是情侶間的必聊話題?
520,是一個讓人心動的節日,是一個表達愛意的節日,是一個浪漫的節日。
但對一些人來說,情人節也是一個讓人心碎的節日,是一個暴露出軌的節日,是一個悲哀的節日:要知道,情人節發現對象出軌的新聞并不罕見。

一些新聞標題拼接…… | 網易新聞&Bilibili
出軌至少涉及三個人的情感緊張、人際沖突或隱秘的性行為[1],可以說,不了解出軌,總歸缺點安全感,親密關系的根基終究不穩。520甜蜜的氛圍剛好能沖淡這件事的壓抑緊張,咱們就趁機來說說,出軌和反出軌的一些策略。

為了不被發現,出軌者都做了些啥?
顯而易見的是,被發現出軌可能會導致親密關系的終止[2],甚至引發伴侶的報復[3],所以大多數出軌者都會想方設法掩飾自己的出軌行徑。
邁內勞斯·阿波斯托盧(Menelaos Apostolou)是尼科西亞大學的一名心理學教授,他對親密關系中的不忠這一主題非常感興趣,做了一系列研究。

阿波教授在大學官網上放出來的照片,正如其名字所反映的,他是個生于雅典的希臘人 | UNIC
2022年,阿波斯托盧專門招來30至40歲的普通人,已婚、戀愛、單身等各種狀態的人都有。研究開始是“集思廣益”,讓TA們想象并寫下,如果有一段與固定伴侶之外的情侶關系(extra-pair relationship),可以做哪些事情來掩飾這段關系。
然后一男一女兩位研究生分門別類地整理了這些行為,確定了足足53種可能的,向伴侶隱瞞出軌的行為。

大家招還真不少哈!

11種掩飾出軌的策略(看不清可以點開看大圖)
最受歡迎的策略是謹小慎微,如果有得選,出軌者甚至想選擇在外太空見面。該策略還包括隱藏或不留下物證,使原配更難監視和發現出軌等。
用朋友打掩護也是相當“經典”的策略,朋友可能知情也可能不知情,但哪怕朋友不知情,原配去找當朋友試探或質問時,朋友的第一反應絕大多數會是護短,之后再去跟出軌者私下溝通,這就能給出軌者足夠的緩沖時間。
這其實是出軌者把自己“出軌會不會被發現”這一難題丟給了朋友,讓朋友去煩惱“自己夠不夠朋友”,這種策略本身就挺不夠朋友的。
研究同時還表明馬基雅維利主義者特別習慣使用這種策略,這是一種以不信任、欺騙和剝削、操縱、奴役他人為特征的人格特質,換句話說越腹黑越可能利用朋友來掩飾出軌。
還有跟往常一樣甚至對伴侶更加殷勤,做好社交信息管理,假裝對方只是朋友等策略,可謂五花八門。并且只有6%的參與者使用三種及以下的策略,而超過七成的參與者會采用七種及以上的策略。
也就是說,一旦出軌, TA會無所不用其極,費盡心思用盡腦子,只為不被發現。
同時,大多數策略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和年齡差異,只有一個策略例外,那就是“不頻繁接觸”策略,男性比女性更愛用,年輕人比年長者更愛用,這可能是因為該策略適合用于營造短期關系,而男性及年輕人恰好更愿意有一段短期的出軌關系[7][8]。
為了識別出軌,伴侶們決定這樣做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掩飾出軌的策略就有識別出軌的策略,阿波斯托盧老師在2021年調查了出軌者伴侶的想法,探究TA們在懷疑伴侶出軌的情況下,會做什么事情來弄清伴侶是否在騙人。
整個實驗流程跟前面的研究差不多,在“集思廣益”階段,參與者提出了47種出軌檢測行為,總結后得出了6種策略,按使用頻率從高到低是:

6種掩飾出軌的策略(看不清可以點開看大圖)
“查看物品”、“朋友協助”、“收集客觀證據”這三種策略在倫理劇里見得多了,但現實生活中反而用得很少,研究者分析原因可能是侵略性強、家丑會外揚、經濟成本高。

《福斯特醫生》中就有由于一根金發引發對丈夫出軌的懷疑的情節
對照兩張表格,我們會發現出軌者掩飾出軌的策略與原配檢測出軌的策略可謂針尖對麥芒:
出軌者“謹小慎微”,就是為了對抗伴侶的“監視動向”和“查看物品”;
伴侶想要“查看物品”,出軌者就會“刪除信息”和“保護電子設備和賬戶安全”;
既然“觀察行為變化”能夠發現出軌,那么出軌者就會努力“保持一致行為”和“遵循同樣的生活習慣”。
甚至在綜合采用策略上,伴侶也不遑多讓,58%的參與者表示TA們會使用三種或以上的策略檢測出軌。
在性別和年齡上,女性會更多地采用出軌檢測策略,這可能與前人研究發現的男性出軌率更高[10][11]有關;而年長者會更多地使用“查看物品”和“收集客觀證據”策略,可能因為年長者與伴侶生活時間更長,更方便部署這些策略。
當然是選擇原諒TA……
什么情況會選擇原諒???
需要注意的是,掩飾和發現的攻防戰只是出軌事件的序幕:發現出軌后,人們經常選擇原諒伴侶。
還是阿波斯托盧老師,他和另一名研究者在2020年通過深度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查,總結了32種原諒伴侶出軌的原因[15]:
第一大類原因是“未來出軌的可能性低”,包括:
伴侶表現出了強烈的繼續這段關系的意愿,比如“TA向我表明TA真的后悔出軌了”,“TA向我表明TA真的想和我在一起”,“TA說服我TA真的很愛我”。
伴侶承諾將來不再出軌,比如“TA發誓TA不會再出軌”。
出軌是偶然的,比如“TA給了我一個合理的解釋”,“TA出軌時喝醉了”,“TA是第一次出軌”。

但你要說是不是因為酒后亂性……至少我是不大信的 | 圖蟲創意
雖然俗話說得好,“男人的嘴騙人的鬼”,“千萬不要相信漂亮的女人,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但想到過去的情濃時光,面對甜言蜜語和起誓發咒,人們終歸是心軟,容易再給TA機會的。
第二大類原因是“對伴侶有依賴”,包括:“我在經濟上依賴TA”,“我無法輕易找到其他人”,“我沒有另一個住處”,“我習慣和TA在一起”,“我的家人敦促我原諒TA”,“不想浪費我在這段關系中投入的一切”,“TA威脅要自殺”等等。
這種依賴一方面可能是客觀存在的,比如貧門嫁入/入贅豪門,或者一方沒有工作而是全職照顧家庭,這種情況下就存在經濟權與話語權的不對等,不得不依賴另一方。
極端情況下,伴侶還可能會擔心,如果不原諒出軌者,不僅自己會失去利益,而且利益還會流向另一個人,這就變成了狗血劇中常見的“妻子替丈夫驅逐第三者”的劇情,在這種關系中很少有情愛,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互換。

《三十而已》中“海王”梁正賢交往七年的未婚妻趙靜語還會幫他趕走玩膩的第三者 | 小紅書@陳鴨鴨
另一方面,這種依賴可能也是操縱打壓,亦即煤氣燈效應的結果。伴侶對自己的依賴,成了拿捏伴侶的砝碼,自己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做出出軌等惡劣行徑。
盡責性高,也就是更自律、細心、審慎的人對這類理由的抵抗性更強,TA們更愿意依靠自己,而不是依賴不靠譜的伴侶。
第三大類原因是“孩子”,例如“我們有孩子”,“我的孩子要求我原諒TA”等。第四大類原因則是“自身出軌”,例如打算出軌或者已經出軌了。
這些原因中,孩子是最有可能原諒出軌的理由,接著依次是自身出軌、未來出軌的可能性降低、對伴侶的依賴。
從性別和年齡上來看,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因為“未來出軌的可能性降低”和“對伴侶的依賴”而原諒伴侶,年輕人比年長者更可能因為“孩子”原諒出軌。另外,年長者整體上更可能原諒伴侶的出軌行為,這可能是因為TA們的沉沒成本更高。
從人格上來看,宜人性高,也就是信任、利他、率直的人更容易因為各種原因原諒伴侶出軌,TA們在四種原因上的得分都顯著更高,也就是“人善被(惡)人欺”。

《回家的誘惑》里的林品如黑化前宜人性就很高,曾多次原諒丈夫出軌,還要被說成沒有魅力 | 小紅書@龍是我的龍
這讓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友善的人更容易吸引到出軌的人。更具體地說,與高宜人性的人配對的人可能已經意識到TA們的伴侶很可能原諒TA們,這樣如果TA們被發現出軌也沒事,TA們就更可能出軌。
出軌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12],原諒還是憤而結束一段關系是需要考慮良多的事情,如果是在一段相對平等的關系中自主地做決定,那么哪種選擇都是好的。
受害者并不需要自怨自責,不需要為自己的選擇患得患失。要陷入情緒泥沼的,應該是犯錯的那一方。
出軌這么普遍,我們該怎么看它?
日常生活中,出軌并不是一件少見的事情:在2000、2006、2010年對中國境內18-61歲的總人口進行的三次多層等概率抽樣調查發現,十年間婚外性行為呈增長態勢,丈夫、妻子的出軌率都翻了一番[18]。

婚外性行為的發生率逐年上升 | 潘綏銘、黃盈盈《性之變:21世紀中國人的性生活》
實際上,數據分析發現婚外性生活質量整體上顯著差于婚內,并且婚外情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雖然也有兩人決心重組家庭的例子,但更多的是嫖娼、一夜情、短期關系等。
2023年發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的一項為期12年的家庭動態長期研究[21]表明,沖突和關系困擾先于不忠,在出軌事件發生之前,雙方的個人幸福感和關系幸福感都會下降;并且,與忠誠的伴侶相比,背叛伴侶的人在不忠后幸福感下降得更厲害。
但哪怕經歷了關系中的爭吵、困擾與煩惱,我們也要明白,出軌并非解決關系問題的好手段。當出軌的想法浮現時,比起實踐出軌,更好的做法是把這個念頭當做一個信號,去審視自己當前的這段關系,和伴侶溝通交流,兩人之間出現了什么裂隙與問題。

當然,要講究一些話術,別一上來就說“我好想出軌啊”,這也太傻了
安全的想象和交流,對于認清關系和自我相當有益。所以,520甜蜜的夜晚,要不試著跟伴侶深入聊聊,出軌這件事?
參考文獻
作者:Margaret
編輯:Emeria,游識猷
?一個AI?
人類的情感真復雜,還是當個AI好。

“萬有青年”第二期,線下觀眾招募中!
本期萬有舞臺迎來一群“玩”出名堂的人,他們沉迷于別人不能理解的小眾領域——ACG/音樂/游戲/后現代藝術,還玩出了滿足和成就。
戳下方小程序購票??
時間:2023年5月26日 19:30-21:00
地點:北京 朝陽 大望路·郎園
Vintage OurTimesHere復合型共享空間
活動人數:50人 先到先得
活動門票: 68元(內含一杯指定氣泡酒/軟飲)
本期內容及嘉賓:
作為投行從業者的阿福,同時也是一名ACG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他將用琴聲和故事,回顧他的“為愛發電”之路 。
萌系手辦“大藝術家”創作者大橘子 ,帶來他關于藝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思考, 用15分鐘拉近我們與藝術的距離。
登上Steam全球熱銷榜top2的大作背后,有哪些關于困境、絕望與希望的故事?《飛越13號房》 互動導演金鑫,即將分享他的創作與思索。
9年桌游自媒體+發燒友航仔,將用幾款“王炸”桌游帶領全場觀眾一起嗨,讓每一個人親身感受桌游的魅力!
除了精彩演講以外,本場活動中還有神秘ACG主題音樂與舞蹈,敬請期待哦~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系sns@guok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