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剩菜冰箱也救不了,扔的時候不要手軟
冰箱是食物歷史上偉大的發明。不管是商用還是家用的冰箱,都在約100年前才出現。人類從很早開始就用天然的寒冷環境延長實食物的保存時間。
為什么冰箱這么管用呢?因為低溫對破壞食物的微生物很不友好。
溫度對控制微生物繁殖至關重要。正如我們認為食物是個好東西,細菌和霉也享用這些營養。它們消耗食物并且增殖,最終使食物變質(比如發霉的饅頭和爛軟的菜葉子)。
致病微生物(比如沙門氏菌、彎曲桿菌、大腸桿菌、李斯特菌等)增殖會帶來食物中毒的可能。老人、兒童、孕婦和免疫系統疾病患者都是食物中毒的風險人群。
中毒的常見癥狀包括發熱、嘔吐、腹痛、腹瀉,風險人群中可出現更為嚴重的后果(比如孕婦流產)。
大多數致病菌能在食物可察覺地變質前增殖到危險水平,并且不會改變食物的氣味、味道和外觀。
冰箱之外,如何延緩食物變質?
延緩微生物侵害食物的策略是,將微生物置于“惡劣”的生存條件中。
任何生命體都需要幾種基本物質才能成活:能量來源(對我們來說是糖,對植物是陽光),氧氣(對于較高等的生命體),水,提供氮、磷、硫的簡單的化學構成模塊,以及恰當的溫度。
水是關鍵,沒有水將嚴重限制微生物生長。這就是為什么鹽長期以來用作肉類等易變質食物的防腐劑。與鹽結合的水就不能被微生物所用了。
酸也被當做防腐劑(通過酸漬或發酵),因為大部分微生物都不喜歡酸性環境。
當然,烹飪加熱也能殺死微生物,但微生物會在做好的食物里繼續污染和繁殖。
如果食物不能鹽漬或酸漬,或者你做好的食物沒吃完,你就要把它放在不適合微生物生長的溫度下——冰箱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選擇。
有些剩菜冰箱也救不了
5攝氏度到60攝氏度是危險區間,常見致病菌喜歡在這一溫度范圍內生長。為了避免這個危險范圍,要把熱食放在60攝氏度以上的地方,或把食物儲存在5攝氏度以下的環境。
當我們吃飯時,飯菜里的微生物已經在蓬勃生長。2小時/4小時指南可以幫助你避免剩飯剩菜導致的食物中毒。如果易變質的食物在危險溫度范圍內(比如室溫、放涼的鍋里等等):
室溫超過32攝氏度:不要把食物放置超過1個小時;
一般室溫下不到2小時:趕緊吃了或好好冷藏;
2到4小時:趕緊吃;
超過4小時:扔了!
所以,如果天氣溫暖,食物在桌上經歷了漫長的午餐,也許你最好是立即吃掉或者不要了。

圖丨四川新聞網
如果食物沒問題,把它們分成小份儲存,這樣將比大份體積更快達到冷藏或冷凍的適宜溫度。你需要等食物晾涼了到室溫再放入冰箱,否則熱度會迅速把冷藏室的溫度(一般在4攝氏度)升到危險區間。
再次加熱的關鍵是要足夠熱,要讓食物內溫超過74攝氏度(很燙手)。像微波爐這類不能均勻加熱的方式,你需要熱一會再翻個面或攪動一下,不熱透是殺不死菌的。
最后,大家在享受美食時,不要忘了節約糧食、保重身體呀!
作者:Enzo Palombo
編譯:vicko238
編輯:Fangorn,李小葵
參考文獻
譯文版權屬于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系sns@guok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