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特征是否可以遺傳,有時候不是一目了然的。舉例說,肥胖可以遺傳嗎?確實常有這樣的情況:如果夫妻倆都很胖,他們孩子往往也是小胖墩。但是我們并不能由此判定肥胖是遺傳決定的,因為還有另一種可能:這家媽媽的廚藝實在太好了。環境因素(例如飲食中的脂肪含量)也能讓肥胖這樣的“生物性狀”出現家族聚集性??梢?,某種特征是否可以遺傳,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下面我們來討論一個非常復雜,同時又很少被研究的領域:哈利·波特小說中所描述的“魔法能力”是否具有遺傳性?
對魔法的觀察

關于“哈利·波特”我們都知道,具有魔法能力的人被稱作巫師,沒有魔法能力的稱作“麻瓜”。巫師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同時呈現家族聚集式分布,也就是說,巫師常常產生于所有成員都是巫師的家庭。從這一點來看,魔法能力似乎是可以遺傳的。
但是實際情況并不如此簡單。例如我們可以發現以下這些特例:
- 赫敏是一位魔法能力十分強大的巫師,但她的父母卻都是“麻瓜”。而且,根據一項家族病史調查的描述(JK. 羅琳, 1997),赫敏的祖先中也沒有出過巫師的記錄。
- 費爾奇在霍格沃茨擔任看門人工作。他出身于巫師家族,但他本人卻沒有表現出任何魔法能力。(我們注意到,巫師界常常使用一個歧視性的稱謂來稱呼這類群體:“啞炮”。在本文中我們將不可避免地使用到這個詞語,這并不表示本文作者對這一群體持有歧視性立場。)
以上兩個特例足以說明魔法能力的遺傳問題值得深入探討。然而奇怪的是,在互聯網上,我們無法檢索到巫師界對于這個問題的研究報道。也許巫師學者對于麻瓜的學術期刊并沒有投稿的興趣。所以,我們只能了解一下麻瓜界的學者們對此問題進行的不懈探索。
隱性遺傳論

最早關注這一問題的學者是澳大利亞皇家兒童醫院的克雷格教授。他是一位麻瓜。他認為,魔法能力是由隱性基因控制和遺傳的(JM. Craig et al, 2005)。
根據孟德爾遺傳規律,一種遺傳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來控制。等位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在魔法基因問題上,克雷格認為“巫師”等位基因(記作W)是隱性的;“麻瓜”等位基因(記作M)是顯性的。當一個人具有兩個麻瓜基因(MM)或者一個麻瓜基因一個巫師基因(MW)的情況下,他/她將不會有魔法能力;只有當他/她具有兩個巫師基因(WW)的情況下,才會成為巫師。
這個觀點可以解釋赫敏的魔法能力。赫敏的父母都是隱性基因的攜帶者,基因型為MW;赫敏遺傳了父母雙方的隱性基因,基因型為WW,因此她成為巫師,而她的父母則是麻瓜。至于費爾奇的案例,克雷格教授用基因突變或父母身份存疑來解釋。
由于這篇論文對此問題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他被發表在麻瓜界最頂級的學術刊物之一:《自然》(Nature)上面。
然而這篇論文發表之后,隨即受到了巫師界和麻瓜界的質疑和批評。
質疑的聲音

會魔法的韋斯萊一家
事實上,魔法基因是隱性等位基因的觀點與一些明顯的事實不符。例如根據《哈利·波特》中的記述,巫師與麻瓜的后代幾乎百分之百都是巫師。這種遺傳比例只有當巫師基因是顯性時才有可能出現。然而如果巫師基因是顯性,那意味著麻瓜父母(隱性純合子)永遠不可能生下巫師后代,這又無法解釋赫敏的案例。
《自然》雜志發表了一份批評意見(A. Dodd et al, 2005)。來自劍橋大學植物學系的多德博士認為,顯性/隱性基因理論不足以解釋魔法的一些現象。例如下述案例:
- 納威是哈利·波特的同學之一。他具有魔法能力,不屬于“啞炮”;但他的魔法能力非常弱,明顯落后于同齡巫師??死赘裼谩安煌耆@性”來解釋納威的情況。多德指出這里存在誤解,“不完全顯性”并不能讓一個“有或無”的特征產生程度上的差別。
按照多德的觀點,納威的弱魔法能力更有可能是“基因表達可變性”造成的。但他緊接著又指出,無論“不完全顯性”還是“基因表達可變性”,都是針對顯性基因而言,這與“巫師基因是隱性”這個假設是矛盾的。因此多德認為,基于當前獲得的研究證據,判斷魔法具有遺傳性還為時尚早。
在這里,多德雖然提到了“基因表達可變性”這一重要觀點,已經初步涉及到表觀遺傳學,但卻未能在這一點上深入展開。他的批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當然,這也與當時(2005年)哈利·波特系列并未完結、麻瓜界掌握的觀測證據不足有關。
真正在這個問題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發表于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七部(《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出版之后。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老對頭)的拉瑪戈帕蘭博士等人結合最新公布的觀測事實,進行了表觀遺傳學層面的綜述性分析(SV. Ramagopalan et al, 2007)。
表觀遺傳學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表觀遺傳學”。
經典遺傳學通常認為一種遺傳性狀是由DNA序列決定的。序列的變化,即“ATCG”四種堿基的排列,令生物體表現出不同的遺傳特征。但表觀遺傳學認為,即使DNA序列完全一樣的情況下,生物體也有可能表現出不同的遺傳特征。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例如DNA上發生了一些化學變化(甲基化、組蛋白乙?;龋?,改變了基因的正常表達;或者DNA受到了一些影響基因表達的“元件”的作用(比如“增強子”元件可以強化基因表達、“弱化子”元件則相反)。這些化學變化和“元件”讓一些生物性狀的遺傳過程變得復雜,出現了用孟德爾遺傳規律和經典遺傳學不能解釋的現象。
拉瑪戈帕蘭博士等人基于上述原理認為:魔法的遺傳需要從表觀遺傳學的層面上進行研究。他們發表的綜述性報告在分析了多個方面的事實之后,得出了不同于先前研究的結論。
魔法的來源

拉瑪戈帕蘭博士等人的研究結論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 魔法的家族史研究和雙胞胎研究成果表明,魔法能力的一些特征是以基因為基礎的。事實上,哈利·波特本人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哈利作為巫師的后代,從小在麻瓜環境中長大,但仍然保有魔法能力。這種“收養研究”能夠明確排除環境因素的影響,證明魔法具有遺傳性且不會被環境因素所消除。雙胞胎研究也能得到同樣結論,但缺陷在于樣本數量太少(只有兩對:韋斯萊兄弟和帕蒂爾姐妹)。
- 魔法能力并非只是“有或無”的特征,而是一種“數量性狀”,也就是說它有強弱之分?!皵盗啃誀睢币话阌啥鄠€基因控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身高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受多個基因影響,同時鍛煉和營養也會產生作用。魔法能力也是如此。這里所說的環境因素也包括一些特殊的經歷,例如是否具有“目睹死亡的經歷”就可以影響巫師對于一種動物(“夜騏”)的視覺敏感性。
- 這篇論文最重要的觀點在于提出了“魔法增強子”這一概念。這一概念意味著:巫師和麻瓜相比,在基因序列上并沒有特別大的區別。但巫師體內的“魔法增強子”卻能夠讓一些基因出現“魔法性”的表達。例如,巫師與麻瓜都有 FOXP2 (與人類的語言能力密切相關的基因)和 MC1R (調節頭發中的色素的基因)等基因。在麻瓜身上,這些基因只能發揮一般的作用;但在巫師身上,“魔法增強子”改變了這些基因的表達狀態。改變后的 FOXP2 讓巫師具有了與爬行動物對話的能力(通稱為“蛇佬腔”);而改變后的 MC1R 則讓巫師可以隨意變換頭發的顏色(通稱為“易容術”)。這樣一來,巫師并不需要大量額外的基因來實現魔法能力,而是通過調節基因表達來實現。這恰是“表觀遺傳學”的精要所在。
拉瑪戈帕蘭這篇論文旁征博引、嚴謹規范,語言風格具有濃濃的學術氣息。在文章結尾,他還附上了一份致謝:“感謝三位未成年小女巫針對哈利·波特小說中的一些技術性問題為我們提供的專業性建議……”
結語
其實,科學家并沒有把哈利·波特的世界當真??死赘竦恼撐谋疽庠谟谔接懲ㄟ^哈利·波特中的概念在兒童中普及遺傳學知識。多德的評論也只是想要指出前者在理論上的缺陷。拉瑪戈帕蘭的論文雖然在這個問題上走得更遠,但其中包含的表觀遺傳學觀點正代表了當前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不過,科學家并不總是板起臉來說教的老學究。偶爾一本正經地討論一下“魔法”、“哈利·波特”,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
更重要的是,這些論文拿給同行看,是進行學術交流的好機會;而通過科普媒體以恰當的方式介紹給普通大眾,則不僅能喚起大眾對科學的興趣,還能傳播科學研究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為科學普及做出貢獻。
參考資料
Harry Potter and the recessive allele. Craig JM, Dow R, Aitken M. Nature. 2005 Aug 11;436(7052):776.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presumption. Dodd A, Hotta C, Gardner M. Nature 2005;437:318.
Origins of magic: review of genetic and epigenetic effects. Ramagopalan SV, Knight M, Ebers GC, Knight JC. BMJ. 2007 Dec 22;335(7633):1299-301. Review.
更多好玩的麻瓜科學研究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