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1???可再生(renewable)
通過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動可以再生更新,從而能被人類反復利用的自然資源稱為可再生資源,又稱“可更新自然資源”,如森林、草原、植物、動物、微生物、土壤和各種自然生物群落等??稍偕匀毁Y源一徹底消失,就完全不能再生,因此要科學、合理地利用和保護這些資源,才可能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2???FSC
FSC是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的英文簡稱(其官網網站為(www.fsc.org))。FSC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非營利性國際組織,于1993年成立,其宗旨是促進全球森林管理,做到環境友好、社會有益、經濟可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FSC制定了嚴格的認證體系,為符合認證標準的森林和木材產品頒發證書;為對森林可持續管理感興趣的公司和組織提供服務,包括標準制定、商標確認、認證服務等。FSC設立了10項原則和56個標準,以衡量森林經營單位是否實現了“良好經營”,包括砍伐率必須低于再生率、保護森林的生態環境、尊重原住居民權利,以及實現科學管理、保證林木產品質量等等。FSC認證體系被認為是全球森林管理的最高認證標準之一;貼有FSC標識的產品亦被視為來源于管理良好的森林,符合人們對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的需求。截至2009年,全世界只有7%的森林獲得了FSC認證。在歐美,獲得FSC認證標志已成為木材產品進入市場所必備的“綠卡”。
FSC得到眾多知名組織和跨國企業的支持,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綠色和平、宜家、利樂、百安居、森林工會組織、原著民組織等。在中國,目前共有10余個林業企業通過了FSC認證,認證林區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和廣東等省市,其中最大的林區為黑龍江的東方紅林場,認證面積超過30萬公頃。
利樂中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分會合作,一直致力于推動可持續森林管理理念在中國的推廣。雙方合作在中國共同指定森林認證試點項目,并幫助經營單位獲得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第一個試點項目:福建永安林場,已于2008年6月獲得FSC森林管理認證,成為我國南方林區首家經營面積超過10萬公頃并獲得FSC認證的企業,為在南方集體林區推廣森林可持續經營和森林認證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時也使我國獲得FSC認證的森林總面積超過70萬公頃,位居亞洲前列。第二個試點項目選定云南騰沖林場,預計將于2011年下半年完成認證。此外,利樂中國公司從2010年7月起,正式在中國市場推出帶有FSC認證標識的乳品飲料紙包裝,以實際行動支持可持續森林管理,并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環保的包裝選擇。預計至2011年,利樂中國推出的FSC認證包裝將突破140億包。
3???可回收利用(recyclable)
指將廢棄物作為資源或原材料加以再利用,包括多種方式,如重復使用、再生利用、堆肥、熱能利用等。無論是可再生利用、可重復使用還是可降解,都是比較環保的表現,但都必須結合市場狀況、運輸路途、管理措施等等具體條件,來判斷哪一種更為優越。
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回收利用的廢棄物。主要包括:1、紙類:未嚴重玷污的文字用紙、包裝用紙和其他紙制品等,如報紙、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片、牛奶飲料紙盒等;2、塑料:廢容器塑料、包裝塑料等塑料制品,如各種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3、金屬:各種類別的廢金屬物品,如易拉罐、鐵皮罐頭盒、鉛皮牙膏皮等;4、玻璃:有色和無色廢玻璃制品;5、織物:舊紡織衣物和紡織制品。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絕大部分生活垃圾,只要做好分類,都可以作為資源回收之后進行再使用、再生利用或資源化利用。比如,廚余垃圾可以堆肥,動物糞便可以轉化為燃料,牛奶飲料盒可以變身為再生紙張,舊家具、電子產品等大多也都可以回收再利用。
在“可回收利用”的認知方面經常存在一個誤區:即“可回收利用”等同于“可以賣錢”。這是錯誤的。首先,相當一部分廢棄物雖然具備再生利用價值,但由于單個物品的體積小、重量輕等原因,其再生利用價值主要靠規?;脤崿F,而單個的售賣價值則較低,如牙膏皮、洗發水瓶子、化妝品包裝、牛奶飲料紙盒等;其次,任何材料的再生利用都需要經過專業的加工處理,其使用成本跟購買普通的原材料往往相差無幾、甚至稍高;第三,回收再利用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售賣的價格上,還體現在對資源的節約和對城市環境的保護上。
4???可重復使用(reusable)
重復使用指不止一次使用某種產品,包括兩種方式,一是通常意義上所指的,再次使用某種產品的相同功能,如啤酒玻璃瓶回收后經清洗再次使用,以及輪胎的翻新再使用等;二是賦予該產品新的功能而再次使用,從而開始新的功能周期。重復使用只是對使用過的產品進行收集和交換,無需再加工,可以節省時間、金錢、能源和資源。但重復使用的環保性還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如運輸、清洗等過程中的能耗等等。
因此,無論是可重復使用、可再生利用還是可循環再造,都是比較環保的表現,但都必須結合市場狀況、運輸路途、管理措施、處理技術等具體條件,來判斷哪一種更為優越。
5???可降解(degradable)
可降解垃圾指可以自然分解的有機垃圾,包括紙張、木材、植物、食物、糞便、肥料等等,在微生物 (細菌、霉菌、藻類)作用下,發生生物化學反應,引起外觀霉變到內在質量變化等各方面變化,最終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自然界常見形態的化合物。垃圾實現可降解,大大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但可降解并不一定等同于最環保,因為可降解垃圾如果不經過科學管理,隨意堆放,也可能對土壤、地下水等造成污染。因此,無論是可再生利用、可重復使用還是可降解,都是比較環保的表現,但都必須結合市場狀況、運輸路途、管理措施等等具體條件,來判斷哪一種更為優越。
6???垃圾減量
垃圾減量的實質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減少垃圾的最終填埋量。包含3個階段性內涵:一是減少源頭產生量,即從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階段就開始充分考慮盡量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比如杜絕過度包裝;二是減少中段清運量,即從垃圾產生伊始就將那些可以作為資源利用的廢棄物盡量分流出來;三是減少末端處理量,實質上是減少垃圾填埋量。這一認知也稱為垃圾物流過程的多級減量。
相對傳統上簡單的垃圾處理觀念,應該樹立科學、全面的垃圾管理理念,針對前端的垃圾分類、中間的收集、細分和儲運,以及末端的綜合處置進行整體規劃,實現從源頭到末端共同發力,才能真正推動垃圾減量,增進資源利用率和提升綜合處理效率。這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
7???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是指將廢棄物按其可處置的性能、技術或可利用的方式而分門別類加以收集,其目的是為資源回收和后續處置帶來便利,提高利用和處置效率。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垃圾分類越細,分出來的可再生利用的物品就越多,后端進行再生利用處置的效率也越高,最終填埋的垃圾總量就越少,既可以將更多的垃圾變廢為寶,節約資源,又可以節省填埋所需的土地,并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二次污染。對于消費者來說,在家中做到干濕分離就是很好的開始,然后可以由社區保潔人員或廢品收購人員來進行進一步細分。真正的可資源化的垃圾(可回收物)和危險廢棄物,往往需要經過分揀站進行“二次分揀”甚至“三次分揀”。
8???垃圾焚燒
垃圾焚燒,或稱垃圾焚化,是一種廢物處理技術,指焚燒各種有機材料或物質,以縮減廢物體積。焚燒與其他高溫垃圾處理系統,皆被稱為“熱處理”。焚化垃圾時會將垃圾轉化為灰燼、氣體、微粒和熱力,而熱力可用于發電。氣體在排放到大氣中之前,需要去除污染物,其余殘余物則用于堆填。
焚燒爐內溫度一般控制在980℃左右,焚燒后垃圾體積比原來可縮小50-80%,分類收集的可燃性垃圾經焚燒處理后甚至可縮小90%。近年來,將焚燒處理與高溫(1650-1800℃)熱分解、融熔處理結合,以進一步減小體積。垃圾焚燒比起填埋法占地面積小,效率高,被視為一種“減量快”的好方法。
但垃圾焚燒法也有諸多弊端,如耗資昂貴、操作復雜,并且如果各種垃圾混雜,則其效率會嚴重降低,且潛伏性污染嚴重。公眾最擔憂的是焚燒城市固體垃圾可能產生大量的二惡英。二惡英在焚燒爐內的生成來源是石油產品、含氯塑料等。生活垃圾中含大量的氯化鈉(NaCl)、氯化鉀(KCl)等化學物質,而當這些垃圾中的有機物質在含有氯的環境下燃燒,就會產生二惡英。盡管其污染防治技術在日益改進,但至今尚存在技術上的爭議。合理、有效的垃圾分類是減少這一現象的一大解決方案。
9???垃圾填埋
垃圾即使經過回收再利用、焚燒、堆肥等方式減量、處理,也總仍有一部分剩余物需要采用填埋法進行最后處置。垃圾填埋是指利用坑洼地帶填埋城市垃圾,既可處置廢物,又可覆土造地,是最傳統的城市垃圾處置方法。垃圾填埋的方法主要有衛生填埋、壓縮填埋和破碎填埋。根據工程措施是否齊全、環保標準能否滿足來判斷,可分為簡易填埋場、受控填埋場和衛生填埋場三個等級。
垃圾填埋投資相對較少、工藝簡單、處理量大,并可以實現地表的無害化。但是,如果填埋的垃圾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則會殘留大量的細菌、病毒,并潛伏著沼氣重金屬污染等隱患;其垃圾滲漏液還會長久污染地下水源。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各地可用于垃圾填埋的土地越來越少,填埋成本飆升,垃圾填埋在世界各地普遍被認為是最差的廢棄物處理方式。通過做好垃圾分類,提高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是減少垃圾填埋量的最有效途徑。
10???垃圾的干濕分類
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垃圾分類做得越細,分出來的可再生利用的物品就越多,后端進行再生利用處置的效率也越高。但目前國內城市垃圾在收運時仍大多采用混合收運方式,而混合垃圾含有易腐廚余,必須日產日清,這就大大增加了人工數量要求和勞動強度,以及轉運車數量和密封性能要求。另外,因混合垃圾粘、臟、臭、含水量高,既不便分揀,也大大增大了垃圾處置成本。如果可以從居民開始,在源頭就進行垃圾的干濕粗分,由社區保潔人員或廢品收購人員來進行進一步細分,轉運過程中再由專業分揀站進行“二次分揀”甚至“三次分揀”,將大大提高垃圾分類的效率和實際效果,提高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同時也直接幫助減少垃圾的處理成本。垃圾干濕分離法具有便于大眾理解,且操作簡便等特點,目前北京、上海等地都在大力推廣中。
11???制約可再生廢棄物回收的障礙
一、 垃圾分類回收體系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廢棄物回收仍建立在傳統的廢品回收站系統上。這使人們往往將“可回收”等同于“可賣錢”。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活垃圾的產量也逐年遞增,其中大量的廚余垃圾和包裝等廢棄物得不到有效回收,而且一些有害和危險的垃圾也隨著生活垃圾被一起填埋,不僅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也增加了垃圾處理的成本和填埋的負擔。
垃圾混裝混運的問題困擾著許多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如冷凍食品塑料盒、塑料袋、紙制品等等,都因此落入填埋或者焚燒的命運,而且垃圾混裝也大大增加了有機垃圾的處理難度和成本。
二、分揀運輸的困境
部分城市的環衛保潔制度與實際垃圾分類需求之間有沖突,比如回收車不準進入中心城區,社區附近沒有二次分揀的場地,環衛運輸車做不到分類運輸,導致某些分類好的垃圾再次混裝等。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回收從業人員的工作,也打消了部分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三、再生利用企業的發展瓶頸
因為缺乏完善的立法和相關政策的落實,許多再生利用企業既得不到政府的扶持,也沒有相應的監管,經營管理水平較低,企業很難實現規模效益,在技術研發和創新上的投入也十分有限。
12???牛奶飲料紙包裝的回收再生價值
以利樂包裝為代表的牛奶飲料無菌紙包裝由紙、鋁、塑三種材料復合而成,是100%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資源。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牛奶飲料無菌紙包裝的回收、再生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了解。其實,它們完全是一種“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通過專業廠家的處理和加工,廢棄牛奶飲料紙包裝能夠生產出再生紙、地板、垃圾桶、衣架、乒乓球拍、托盤等一大批生活用品和工業用料,既有益于環保,又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每回收一噸消費后牛奶飲料紙包裝,即可有效保護森林3300平方米,可減少碳排放11000千克,可為循環經濟帶來產值4900元。
13???牛奶飲料紙包裝的再生利用技術:
以利樂包裝為代表的牛奶飲料無菌紙包裝由紙、鋁、塑三種材料復合而成。其中長纖維優質紙漿、塑料和鋁箔的含量分別約為75%、20%和5%。目前比較成熟的回收再利用技術主要有水力再生漿技術、塑木技術、彩樂板技術和鋁塑分離技術。經過專業的再生利用加工處理,消費后的牛奶飲料無菌紙包裝既可以100%再生利用,還原為紙漿、塑料粒子和鋁粉,作為其他行業的原材料;也可以制作成多種中間形態的建筑和工業制造材料,如塑木型材等。這些再生利用技術不僅完全符合環保要求,不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可以實現良好的循環經濟效益。
目前比較成熟的復合紙包裝回收再利用技術主要有四類:
一、水力再生漿技術:將利樂包裝中的紙漿分離出來,生產再生紙;將塑料和鋁成分擠壓成粒,成為生產塑料和鋁制品的原料。
二、塑木技術:利樂包裝本身包含優質的紙質纖維和塑料,把它們碾碎擠壓,生產塑木產品,正是物盡其用,成本低廉。室內家具、室外園藝設施、工業托盤等等,都廣受好評。
三、彩樂板技術:將廢棄利樂包裝直接粉碎、熱壓處理,制成彩樂板。彩樂板可以加工成多種產品,尤其是果皮箱,既美觀、耐用,又成本低廉。
四、鋁塑分離技術:通過特殊工藝,從已提取紙漿后的利樂包裝的鋁塑復合膜中分離出鋁和塑料,并分別精煉,制成塑料粒子和鋁粉,從而徹底分解鋁塑復合材料,能夠進一步提高利樂包裝的回收再利用價值。
請 登錄 后發表評論,你也可以用以下帳號直接登錄